馮兆寧
馮兆寧

確診新冠會喘氣 俯卧可以幫到你

發佈時間: 2022/03/24

確診新冠會喘氣 俯卧可以幫到你

上星期五是「世界睡眠日」,連日談到睡眠,港大估計本港逾一半人新冠「中招」,今天分享一個少人關心的話題,就是確診者呼吸不順、氣促,尤其在卧床睡眠的時候,用甚麼姿勢可以紓緩?大家是否知道,在醫院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新冠重症患者,不少需要在病床上俯卧(Prone),是甚麼原因?

Prone來自拉丁文prōnus,意思是傾前,亦解俯卧。俯卧並不是甚麼新的治療方法,俗話講就是面向床趴着瞓,而面向天花板的平躺,叫仰卧(Supine)。俯卧在醫療上沿用已久,人們最初在1970年代中注意到病人俯卧的好處,開始出現相關研究,到1986年這姿勢被全球醫院廣泛採用,是醫學上認可的一種姿勢,針對用於新冠病人的研究這兩年亦出現。

Prone或者Prone Position姿勢,在醫學上正式稱為「清醒俯卧式呼吸」或「清醒俯卧位通氣」(Awake Prone Ventilation),也就是在病人清醒狀況下,讓他們長時間趴着呼吸,幫助患者增加肺部氧氣量,對一般呼吸道疾病患者,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(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)及新冠的病人皆有好處。除了較舒適地呼吸、增加肺氧,新冠重症者通常肺部發炎,有積液包括痰和水等影響呼吸,讓病人俯卧亦較容易將積液排出,積液排出呼吸就更順。外國臨床病例研究指出,在這類呼吸有困難的病人來說,俯卧相比其他姿勢,更能減少住院時間、呼吸器倚賴程度,以至死亡率等。

雖然俯卧看上去簡單,但實行也有困難,患者可能有口插管連接呼吸機,身上往往還有胃管、尿管等,為他們翻身換成俯卧姿勢,往往需要幾位有經驗醫護人員合作,在新冠留院患者大增下,人手不足不容易做到。除此之外,改變重症患者卧姿也可能有潛在風險,例如增加心臟病發風險,有時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,對肥胖症患者亦危險。

在今次新冠疫情中,重症患者受損的主要器官就是肺,許多人肺部缺氧,缺氧會對肺以至其他器官造成傷害,即使給他們吸氧,有時仍然不夠。此時醫護往往讓患者面朝下俯卧床上,有助他們的肺部氧氣量增加。可能大家會問,這樣不是壓住個肺,更難呼吸嗎?俯卧怎麼能減輕呼吸負擔?

俯卧助增肺氧量

簡單來認識一下肺,由眾多肺泡組成,肺泡的分布不平均,近背一側的肺泡,多過近胸的一側。那麼當我們面向天花仰卧時,會發生甚麼事?仰卧時背部在下面,在重力作用下,心臟及肝臟的重量會壓着肺泡令它們塌陷,而背部剛好又是肺泡最多的地方,因此會有較多的肺泡被壓扁,人就較難吸進空氣,肺氧量便減少,人便氣促。

另外就是當肺部發炎時,含有的痰液以及水增加,重量變重,仰卧時亦因為重力向下關係,將部分肺泡壓陷,除了重量,積液同樣會使氣體更難進入肺泡,患者更無法正常呼吸。

相反當我們向床趴着俯卧時,背部在上面,近胸部一側的肺泡在下面,心臟在下方貼近床,肺部就不需承受心臟重量,也因為橫膈膜角度不同而受到較小肝臟的壓力,再加上近胸部側的肺泡數目較少,那就是說俯卧時,塌陷的肺泡數目會較少,患者的肺氧量相對多些,氣體交換的效率能保持。即使壓扁了一部分肺泡,大多數位於背側一方的肺泡還是可以起作用,若再加上患者大力呼吸,協助肺部伸展,就更能紓緩氣促,呼吸回復較為順暢。

專家指出俯卧甚至有助避免肺部發炎惡化,減少輕症變重症的機會。

除了在醫院治療的重症者,在家「自療」的輕症者,當感到呼吸困難時,也可以嘗試用這個姿勢,有利肺內氣體交換及排出痰水積液。專家建議利用4至5個枕頭輔助,分別放在頸下方、胸口到大腿間、小腿以下等,讓身體舒服點。俯卧一段時間要變化姿勢,不是一趴到底,專家建議30分鐘就變一下(家居俯卧紓緩教學),例如30分鐘後將頭轉向相反方向,隔30分鐘由正面趴下換成右側躺,又換左側躺,之後再回到正面俯卧。

有醫生說若是重症者,基本上要這樣趴多於12小時,才能達到減緩肺部壓力效果,中間起來吃飯喝水、去廁所,其他時間都趴着;若是在家的輕症者則視乎身體情況,以能忍受、感覺舒適為準,但避免飯後1小時內俯卧。一些人亦不適合這姿勢,例如肥胖、懷孕婦女、有心臟、脊椎問題;曾經骨折、頸椎不好無法轉動的人等,如果有疑問先諮詢醫生、物理治療師才做。

如果做得對,俯卧可以幫助緩解一部分呼吸不適,而改善氧氣水平後,亦有機會幫你更快痊癒。不過這並不是萬能(cure-all)的,需要指出的是俯卧並不能解決我日前提到的「隱形缺氧」狀況,如果確診者在家俯卧後,氣促沒有緩解,且持續長時間,可以用手指式血氧儀量度血氧,看看是否缺氧,若缺氧嚴重需找醫生。

新冠疫情在沒有任何靈丹妙藥下,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病情的事不妨一試,即使只是一個姿勢。

撰文: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
欄名: 放晴